【校园安全课】这场消防知识讲座,给师生们划重点啦!

“教室插座能同时插几个充电器?”“宿舍里能用小太阳取暖器吗?”“遇到火灾,学生该跟着谁疏散?”
近日,一场专门为师生设计的消防知识讲座在我校圆满举行。消防员教官带着专业装备走进校园,用趣味演示、情景模拟和互动问答,把枯燥的消防知识变成了生动的 “安全必修课”。今天就把讲座里的核心内容整理出来,建议老师、学生和家长一起收藏,筑牢校园安全防线!



教官特别提醒,校园人员密集,以下这些常见场景的消防隐患,师生们一定要警惕:

消防入心



1. 教室:别让电器 “悄悄” 引火
教室里的投影仪、电脑、饮水机长期使用,若线路老化或插座过载,容易引发危险。去年某学校就因放学后未关闭投影仪电源,设备过热导致线路短路,冒出浓烟。
✅ 学生要做:离开教室前,主动检查自己座位附近的插座,拔掉充电器、台灯等设备;发现插座松动、电线外皮破损,及时告诉老师。
✅ 老师要做:每天放学前关闭教室总电源,定期检查多媒体设备线路,不私拉乱接电线。
2. 宿舍:这些物品 “禁止入内”
宿舍是学生休息的地方,很多同学会带小功率电器、零食等,但部分物品存在安全风险。比如充电宝长时间充电、使用 “小太阳” 取暖器靠近床铺,都可能引发火灾。
✅ 安全清单:禁止携带充电宝、电热毯、卷发棒等电器进宿舍;不存放打火机、薯片等易燃易爆物品;不在宿舍内点蜡烛、使用明火。
✅ 日常习惯:睡前检查宿舍插座,确保所有电器都已断电;垃圾及时清理,不堵塞疏散通道。



讲座现场,教官模拟了 “教室起火” 的情景,教大家如何快速、安全疏散,总结起来就是 4 个关键步骤:



1. 听指挥:不慌不乱跟队走
听到火灾警报或老师的疏散指令后,立刻放下手中的书本、文具,不要慌张。按照平时演练的路线,在老师或班干部的带领下,弯腰、捂口鼻,有序向操场等安全区域疏散。
⚠️ 提醒:不要拥挤、推搡,避免发生踩踏事故;若有同学摔倒,附近的同学要及时帮忙扶起,一起快速撤离。
2. 捂口鼻:弯腰走对 “呼吸路”
火灾中产生的浓烟含有有毒气体,会让人窒息。逃生时要用湿毛巾、湿纸巾捂住口鼻(折叠 4-5 层,过滤效果更好),身体弯腰或匍匐前进,因为浓烟会飘在高处,靠近地面的空气更安全。
✅ 小技巧:如果没有湿毛巾,可用外套捂住口鼻,快速通过浓烟区域。
3. 辨方向:不进电梯走楼梯
疏散时一定要走疏散楼梯,绝对不能乘坐电梯!火灾时电梯可能断电停运,或因浓烟涌入变成 “陷阱”。
✅ 判断方法:若楼梯间有浓烟,不要强行进入,可退回教室,关闭门窗,用湿毛巾、湿衣物堵住门缝,在窗户边挥舞鲜艳衣物(如红领巾、校服)求救,等待救援。
4. 报平安:到达安全区要 “打卡”
到达操场等安全区域后,按照班级排队,由老师清点人数,确保没有同学遗漏。如果发现有同学没到达安全区,及时告诉老师,但不要擅自返回火场寻找。

逃生有序






很多同学觉得灭火器 “很专业”,不敢碰,但其实掌握方法后,学生也能正确使用。教官现场演示了适合学生操作的干粉灭火器,还教了一个好记的口诀:“提、拔、握、压”。
提:双手提起灭火器,快速跑到起火点上风处(避免浓烟呛到自己);
拔:拔掉灭火器顶部的保险销(注意不要用力过猛,防止保险销弹飞);
握:一手握住灭火器的喷嘴,对准火焰根部;
压:另一手用力压下手柄,对准火焰根部持续喷射,直到火势扑灭。
⚠️ 重要提醒:灭火器只适用于初期小火,若火势较大,学生不要尝试灭火,应立即疏散并告诉老师或消防员。



最后:消防讲座不是 “走过场”,每一次都要认真对待。
讲座结束时,教官对同学们说:“校园里的每一次消防演练,都不是‘形式’,而是在为你们的安全‘彩排’。” 希望师生们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记在心里,落实到日常行动中,也欢迎大家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家长,让家校一起守护学生的安全!

学练结合



— END —
——— 感谢您的阅读 ———
图片:乔 莹
编辑:乔 莹
一审:刘 煊
二审:江 雨
三审:张岳忠
